股票代码:600728

EN/CN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为城市交通造“大脑”—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兼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接受《广州日报》 专访

2020 |2020-08-14

image.png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兼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弘扬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作为外籍科研人员,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紘对总书记的讲话深有感触,因为他正在完成从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身份转变。


李德紘是国际上交通运输工程与管理科学交叉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2019年他加入广州民企佳都科技,担任佳都科技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交通大脑研究院院长,在重点布局的计算机视觉和智能大数据两大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基础上,开展数字孪生、知识图谱等认知智能层面的技术研发。简而言之,他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让中国城市的交通运行状况更畅通、更安全。


“从科研工作到企业工作,会有些方法和思路的转变,但只有研究成果能落地应用,这样才能体现价值。”李德紘对记者说,去年9月,他们团队所打造的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正式落成,这是他走出象牙塔的最好回报。





机遇:从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变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终身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紘领导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智能交通实验室”,在智能交通建模仿真及动态大数据分析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研究成果。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20年,李德紘围绕人工智能先后发表的SCI/SSCI论文多达500多篇,被收录100多篇,为智能交通、大数据、高效算法等领域做出了学术贡献。他本人也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评选为2002年全球百大青年科学家。


新加坡国家小、资源少,但是学术氛围却极佳。这个国家的创新特点,是容易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来达成目标,并且形成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


比如在完善的公共政策下,新加坡也致力于打造智慧交通,大数据科技被充分融入公共交通领域。所以即便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堵车情况却很罕见。


但是新加坡市场有限,不少研究成果只能束之高阁,李德紘似乎就此进入事业瓶颈期。在各种机缘下,他于2019年全职加入佳都科技,而佳都科技战略方向也是轨道交通与智慧城市。


“走出象牙塔的确是需要一些勇气,因为离家人和故乡更远了,从科研工作到企业工作,也会有些方法和思路的转变。”李德紘说,科研和企业研发的起点、目标具有差异性,并且项目管理和执行上有着明显区别。企业研发会更追逐生产、追逐市场以及客户,必然要寻找最能实现目标结果的可行性路径。企业科研项目在立项上需要更严谨的事实论证,管理和执行中都会围绕项目指标和项目执行进度展开工作。





实践:打造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




“广州路网拥有世界数一数二的密集程度和客流强度,仅目前运营的15条地铁线路日客流量就达千万人次,这提供了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可以把我过去只在计算机和实验室里完成的一些想法落地。”李德紘说。


李德紘具有国际视野,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改善交通状况的经验方法非常熟悉。来到中国工作后,他常对中国智慧交通的未来做出预测,这如同带着大家坐上了“时光机”。但更重要的是,他正带领团队实现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


比如在他眼里,智慧交通的含义不仅在于知道车在哪里、有多堵,还要预测车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每位出行者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出行方案,道路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及时的分配。


如今,他带领团队研发城市交通大脑目前已在安徽合肥及宣城投入使用。“城市交通大脑”在安徽宣城试点应用中,宣城车辆的出行量提升了18.9%, 且整体车速提升5.5%。


他也说过希望给地铁装上大脑,其中不仅仅有智慧客服、智慧闸机、“无感支付”、智慧安检。更重要是从维护角度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预测地铁在什么时候、哪个部件会受损,提前进行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去年9月,佳都打造的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正式落成。智能语音购票、刷脸刷指静脉过闸、智能人包过安检、站台门智能信息屏自动显示等车时间与车厢客流密度等功能,极大提升了乘客的通行速度和乘坐体验。


不广为人知的是这座智慧车站背后的管理系统,在站务室里65英寸的大触屏,触屏里精细地标定了地铁车站范围内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设备的实时状态以及具体的位置,工作人员可以很方便对车站的整体情况进行监测。

  




挑战:攻克地铁18号线“新课题”




能对未来做出预判,这很大程度源于科研人员的敏感度和沉淀。


“智慧车站从预测到落成,主要是基于我深耕智能交通和轨道交通领域多年。”李德紘说,城市交通大脑和智慧车站的领域都非常专业。因为自己有着专业且志同道合的团队,才能去实现这些梦想。


李德紘去年在佳都建立了广州市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他告诉记者,佳都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视觉、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智能交通、5G通信等方面技术,并且有针对性引进一批海内外人才。“团队里,我又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特点,负责项目不同的职责。用人之长,让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能力,有利于工作业绩形成。”


李德紘依然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与“预测”。他曾说,未来广州的居民可能就在家附近搭上地铁,直达珠海、香港或澳门。这种地铁意味着在同一条地铁轨道上,会有普通列车和快速列车实现共轨,这会给地铁服务带来根本性改变。


佳都科技已经中标了广州市新建线和已建线路延长线共10条线路的自动售检票、站台门、综合监控、车站设备监控等多项智能化系统和设备的建设项目。广州地铁18号线便是其中之一,它采用的是普快共轨,也是一条延至珠海中山的城际线路,这意味着对配套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德紘告诉记者,18号线站台门受到高强度压力下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密封性,确保站台区与隧道区的空调环保节能。他们通过设计和不断验证,已完全解决上述所有难点,完成了站台门2400帕高强度风压的静态载压和500帕动态开关门测试,并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测试验证,取得相应报告。其中500帕动态开关门测试为国内首次。


他还表示,城际线路的一个特点是车站间距长,列车供电为交流25KV,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复杂的强电磁环境,而他们提供的广播等设备以及配套提供的供电设施都需要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相关课题在行业也是首次实践。


image.png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在线留言

公司或单位名称:
姓名:
电话:
邮箱:
感兴趣的业务:(多选)
  • 智慧城市
  • 智能轨道交通
  • ICT产品服务
  • 智慧城市交通
  • 商用智能产品
  • 智能多元化支付
  • 互联网+信息服务
其他需求:
提交

感谢您的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