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公司做了大量的‘搬箱子’、‘装箱子’的工作,集成别人的多,自己生产研发的少。随着这几年在研发和产品上的大力投入,公司已经在安防警务、轨道交通、城市交通三个领域形成了警务视频云、交通大脑、智慧地铁等多条AI产品线,大幅提高公司业务的技术含量。”说起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佳都科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刘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十分感慨。在刘佳看来,上市公司的提质发展,关键在于“质”,而佳都科技提“质”发展带来的毛利率增长,已在年报中初有显现。
佳都科技去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23.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1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5.9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4亿元。
对于这份成绩单,刘佳介绍,关键词要指向“科技”。
“佳都科技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和推动‘提质发展’。”刘佳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转换驱动力,从过去以资金和资源驱动公司发展,转向以人才、机制、创新来驱动公司发展。2019年,公司提出新一期‘3×3’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了‘智慧新引擎’的理念,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和国际化的研发团队、推动事业合伙人和内部孵化机制、建立鼓励创新的干部提拔体系,来构建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动力基础。其次,业务、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随着这几年在研发和产品上的大力投入,公司已经在安防警务、轨道交通、城市交通三个领域形成了警务视频云、交通大脑、智慧地铁等多条AI产品线,大幅提高公司业务的技术含量。再次,盈利能力的提高。与粗放式发展相对应的是以规模拉动利润提高,而与集约式发展相对应的则是通过毛利率的提高拉动利润增长。去年年报,公司的AI战略初步显示出成效,AI新品的高毛利带来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提高。”
“如果说,2017是佳都科技人工智能战略实施的‘破局之年’,那么2018则是公司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实现规模应用的‘落地之年’。”在年报中,佳都科技如是描述。
根据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2亿元,同比上升39.49%,研发人员数量600名。2018年公司公开并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8.75亿元用于“城市视觉感知系统及智能终端项目”和“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及智能装备项目”的建设,持续加码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研发。
佳都科技经过近年来在技术生态、行业场景、产品应用上落子布局,获取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行业的竞争将是激烈和残酷的,互联网巨头、AI新贵、传统厂商竞相加入战局,机遇和风险并存。
刘佳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已经有不少积累和实践,下一步是怎么让计算机从“看得到”到“看得懂”,让计算机初步具备一些理解、分析能力。这里面涵盖了大数据、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自适应学习、人机耦合等技术。“我们目前建立了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由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紘领衔,带领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开展这些技术的探索和研发工作,并且由各个事业部的研发单元,对研究院的研发成果进行产品转化和应用。”
而随着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投资者的回报也有更多体现。
佳都科技5月15日公告称,本次利润分配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57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 约9227.万元。
“回馈投资者是公司一贯的理念和责任,由于历史原因,公司直至2017年才实现近年来母公司未分配利润首次转正,当年即分红。当然,我们也会考虑投资再生产和分红的平衡,但分红作为回馈投资者最直接的手段,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并且,我们将加大对投资者沟通方面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避免一些非理性的买入和抛售,本身也是一种对投资者的保护。”刘佳解释,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回报投资者的核心。“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规模式场景落地,中国智能行业应用市场有望迎来大爆发,佳都科技通过战略的持续聚焦,主赛道的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创新产品研发制造能力的不断投入,以更好的发展成果持续回报投资者。”
来源|证券日报网
感谢您的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